|
云南匠心古建筑工程公司講述梁柱節點構造做法及注意事項时间:2023-02-11 古建筑工程中,梁柱節點構造做法及注意事項:梁的節點構造是建筑結構中重要的一環。在古建筑中,梁柱節點的處理對建筑的抗震、穩定和裝飾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框架結構的梁構架式木屋架(懸山或硬山)與立柱相交處為"t"字型構件交接點。 1、大木作制作時應注意將大木作制作的榫卯與斗拱相配合,使大木作的榫卯能很好地嵌進斗拱內;若用方材制作則應先鑿成45°角的斜面再拼裝起來; 2、當立柱上端有條伸出時,"t字型"構件交接點應做成圓角形并加設墊塊; 3、在立柱子頂做橫枋時應在橫枋下面放置墊片以增加其穩定性并減小其變形幅度; 4、對于較重的檐子(如歇山頂)可在檐子的下部增設一層小挑枋作為輔助支撐。 二、抬粱式構架的梁: 抬粱式構架是由兩根主次梁組成的一種單層房屋結構體系,這種結構體系的優點在于它既保留了傳統建筑中的屋頂舉折平緩的特點又增加了房屋的抗側力能力。 1、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確定抬粱的長度: (1)南方地區一般采用長度不超過6米的抬粱來減少因風壓而引起的破壞程度。 (2)北方地區由于冬季寒冷多雪所以需采用長度超過6米的抬粱來增強房屋的御寒性能。 (3)沿海地區和高原地區由于常年受海浪侵蝕所以需采用長度超過8米甚至10余米的長度來增強房屋的御潮性。 (4)山區由于地形復雜且海拔較高所以需要使用更長的長度的抬粱才能保證房屋的安全性。 2、根據不同的功能要求來確定抬粱的高度和跨度: (1)平房一般為3米左右即可。 (2)樓房一般5米左右為宜。 |